close

Hector and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難得 Simon Pegg不耍冷不白爛正經八百地演出喜劇,身為鐵桿粉絲當然得歡喜後援卻百般無奈地驚見他被編導Peter Chelsom活活掐死一如電影開頭他所做的惡夢。原本期待的清新小品很快就變成難以下嚥的雜碎拼盤,再一次證明,很多小說並不適合被拍成電影,暢銷書又如何?

 

快樂是「」?這個括號裡面填甚麼都對,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境界不同各有心情,但絕對不會是標籤式的膚淺和口號般的廉價。說來每一部電影的主角都是在冒險,不管是內在或是外在的,經過一連串的事件之後,重新不同以往的人生;借用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的基本架構,就是召喚-啟程-歷險-回歸,架構看起來是很清楚簡單,但要言之成理動人心弦乃至出人意表發人深省,就絕非易事了。

 

主角 HectorSimon Pegg是一位生活優渥的精神科醫生,因為自己不快樂也無法讓他的病人快樂,所以丟下一直在旁體貼服侍他的美麗女友(Rosamund Pike),獨自踏上他個人的《丁丁歷險記》尋找快樂的真諦。這樣的召喚缺乏合理性而顯得淺薄無力,讓人根本不想跟他一起上路。試問甚麼樣的精神科醫生會不知道快樂是甚麼?而且完全沒有醫德的敷衍病人和拿病人開玩笑?原本以為重點是他要去洛杉磯了結他跟前女友(Toni Collette)的糾葛心結,結果也是沒有任何交代,罵個幾句就盡釋前嫌了。

 

接下來我們就看到一身背包客裝扮搭乘頭等艙,拿本筆記本到處問人家你快樂嗎?既不合理又討人厭!他為什麼要去上海也沒有任何線索可循,他在飛機上遇見的億萬富翁(Stellan Skarsgård)請他花天酒地我沒意見,但是隔天他就悟到圍坐在街上休息聊天的窮苦老媽子們其實比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快樂,就讓人真的想站起來扁他了。隨後他到了西藏,似乎西藏存在的唯一功能就是教導不斷來訪的西洋人如何快樂生活,找個日本人(伊川東吾)來演西藏的得道高僧我也無話可說,但是Hector 幹嘛對於西藏有Skype這件事大驚小怪?最好西藏缺水又沒電、人人住帳棚?!再次討厭!

 

非洲代表著歷險,但是再度充斥著「WASP」中心主義的刻板印象,真的讓人如坐針氈不忍卒睹。非洲的航班就是要破舊不堪鐵鏽斑斑、女人餵奶男人抽菸、大雞小雞在走道跑來跑去還兼生蛋?飛機一副眼看就要解體或是被閃電擊中的樣子,每個人卻都還樂天知命歡樂無限?到了非洲當然一定得遇到武裝的黑人劫匪,然後劫後餘生狂喜莫名?另一方面,害人害己的白人毒梟(Jean Reno),雖然表面凶狠內心卻是無比善良,匿名捐款後就可以繼續過著無惡不作幸福快樂的好日子?而窮苦的村民,無論環境如何惡劣,照常每天晚上喝酒開趴唱歌跳舞?如果窮人其實才是真正快樂的人,那麼這個社會就不需要努力改善了,大家一起來當快樂窮光蛋吧!

 

 

好不容易痛苦地來到尾聲,滿口哲理的快樂大師(Christopher Plummer)一身粉紅裝登場,我們很快就發現他最喜歡玩的其實是3D彩色斷層腦波鑑識儀,而且他還跟痛哭流涕的Hector同步悟出西藏高僧「一即一切」的終極道理,原來只要做完情緒掃描就可以大澈大悟,前塵往事過去未來一切搞定,這也未免太輕鬆簡單了吧?只要是地球人都應該趕快來掃它一掃。

 

或許這部電影的唯一價值,就是也可以拿來當作反面教材,同樣是出門找自己的《白日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2013)則明顯好太多。不是怕熱就不要進廚房,而是沒有足夠的食材和高人一等的廚藝就不要進廚房,免得自曝其短還白白浪費一竿子的好演員。我想我現在尋找快樂的唯一方法就是回頭再看一遍Simon PeggNick Frost合體演出的《我們撞到外星人》(Paul2011),迅速加滿經典的黑色幽默,立即忘掉Hector這個討厭鬼

 

 

 

 

 

arrow
arrow

    泰迪不老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